“建青山绿水,寻共存之道”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前言
为增强广大青年生态保护意识,激励青年群体做建设美好家园的倡导者、维护者和实践者。2024年7月14日起,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建青山绿水,寻共存之道”暑期社会实践小组赴内蒙古多伦县及周边地区和河北塞罕坝林场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重点围绕生态保护、普法宣传、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等方面。
实践过程
观国家气象台,学习双碳理论
通过参观“一台两站三基地”的锡林浩特国家观象台后,团队成员逐步了解了观测站的位置分布、设备构成和覆盖范围等并与气象局专家进行了更深入的专题座谈会,对气象台台长李慧融展开了一次“双碳目标对治沙造氧领域的独特作用”的专题访谈,使团队内各位成员加深了对于国家双碳目标的理解与认识,学习了锡林浩特气象监控和测量碳排放的具体设备数据,对当地实际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助力团队成员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生态,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注入活力。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实践小组前往多伦县察哈尔抗战纪念馆和吉鸿昌纪念馆开展“追寻先辈足迹 传承红色精神”主题学习活动。通过讲解员的细致讲解,实践小组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历程,看到了各民族战士们为了祖国义无反顾地前进的身影,感受到各民族革命先烈们团结一心、坚韧不拔、为信仰而奋斗的大无畏精神并将继续传承好抗战英雄的担当使命和无私奉献精神,铭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强化了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用实际行动汲取奋进力量,加强民族团结,赓续红色血脉。
实地治沙种草,守护青山绿水
实践小组通过深入浑善达克沙地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请教专业种草技术人员与当地牧民向组员们传授种植、灌溉、施肥、跟踪检测等必要性和实用性技术,在浑善达克沙地组织开展治沙种草活动。在浑善达克沙地南端,青寻小组成员手持工具,明确分工,井然有序地开展播撒有机肥料、翻挖沙化草地、种植饲草种子和平整土地等各项工作,为治理沙地、提高植被覆盖率和保护生态环境积极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塞罕坝精神,传承先辈旗帜
在塞罕坝展览馆中,实践小组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全面了解了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建设历程和林场代表的时代精神。小组成员被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建设史和发展史深深震撼,也被三代塞罕坝人的故事、艰苦创业史和其所展现出的塞罕坝精神所感动。团队成员不仅亲身体验到了塞罕坝精神中的坚持绿色发展、尊重生态和谐的理念,更深刻认识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此后,实践小组将继续传承好、发扬好伟大塞罕坝精神。
普法宣传青春行,草原保护进人心
为引导居民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践小组联合多伦县气象局赴多伦诺尔镇向阳社区和滦源镇开展“建青山绿水 寻共存之道”主题普法宣讲活动,宣讲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宣讲从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的规划、建设、利用和保护四方面主要内容进行提炼分享,呼吁居民共同助力生态环境建设,寻找与自然共存之道。
入绿水青山间,绘乡村新画卷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国家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部署,引导和帮助广大同学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实践小组前往滦源镇对青储饲料基地进行参观,学习专业知识技能,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结语
通过本次“建绿水青山,寻共存之道”治沙造氧”生态保护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员们深入祖国华北地区,进行一系列的参观学习和实践活动,为治沙造氧事业做出切实行动,为生态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也积累到了宝贵经验和理论知识。本次活动是对国家总体部署的积极响应,将会引导更多人重视祖国环保事业和绿色发展,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其中。未来,西北政法大学“建青山绿水,寻共存之道”赴多伦县及塞罕坝林场暑期实践小组将持续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思想推己及人,不断为祖国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 李沛君 郎卓 姚天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