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之窗订阅

中南学子返乡调研:为弘扬家乡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2020-08-29 13:55:05来源:阅读:-

面对疫情带来的新形势与新要求,如何使大学生仍能通过社会实践成长成才?中南大学积极探索了灵活、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形式,例如鼓励组建健康防疫知识宣讲团、技术扶贫视频制作团、“家乡日记”返乡实践团等,在保障广大学生安全的基础上拓展实践思路、创新实践方法。

“青城日记”返乡实践团就是其中的一支实践队伍,在确保指导老师全程进行线上指导、全体成员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队长刘泱积极响应团组织号召,就近组建队伍,带领其余六名队员在家乡开展关于传统饮食的调研活动。

正如队员张晨坤所说:“家乡的味道就是这样,早已悄悄地藏进了血脉里。尽管平时难以察觉,但当我们真正地离开家去外地求学,才能体会到这种疯狂的想念。”因此,实践队选择从家乡的传统饮食文化出发,在呼和浩特市开启一场“寻味之旅”,希望能够凭借一笼莜面、一屉烧麦向全社会讲述呼和浩特人民的家园故事。

在一个多月的暑假里,实践队拜访了近十家餐饮机构,对话了数百位家乡群众。通过走访调研,队员们不仅对以非遗美食莜面、烧麦为代表的家乡传统饮食有了更透彻的认识,而且在沟通交流中与家乡人民的联系更加紧密。其中,老字号餐饮店“三和元”负责人的一句话最令队员们有所感触:“作为我们呼和浩特的老字号餐饮店,我们有义务把本地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如果尽不到这份责任,不仅是砸了老字号的招牌,更是伤害了全市人民的浓浓乡愁。”受访者们真挚的回答,使队员们对家乡传统饮食文化的自豪感更加深厚。

除此之外,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也牵动着全体队员的心。包括多家老字号餐饮店在内,不少餐饮店负责人都向队员表示今年的经营状况受疫情影响十分严重。罕格尔传统蒙古火锅店的负责人刘昕先生向队员介绍道:“正月初关门歇业的时候正是餐饮旺季,导致大量提前储备的食材都被浪费。尽管受到很大损失,我们并没有忘记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在本地餐饮协会的号召下,我们一直坚持为一线人员提供爱心包子,希望借此反哺社会,回馈社会。”

如何助力餐饮业与旅游业应对疫情打击?如何将保护传统文化与扶贫工作更好地结合?队员们在运用所学知识努力思考可行方案的同时,还前往了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寻求更专业的解答。市非遗保护中心书记张丽接受了实践队的采访,并向队员们介绍了多个相关部门的政策措施,包括积极申报非遗扶贫工坊、探索“互联网+”非遗的新模式、开展非遗文创进景区活动等。

当问及对于大学生返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什么看法或建议时,受访者均对本次中南大学团委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给予了很高评价。其中,罕格尔传统蒙古火锅店的负责人刘昕先生对实践队提出了应在活动中加强体验的宝贵建议,并邀请实践队在疫情形势稳定后再次前来,亲自走进厨房、餐厅参与工作,更直观地感受饮食文化。市非遗保护中心的张丽书记则向队员说道:“对家乡文化的了解是对家乡文化自信的源泉。作为从家乡走出去的大学生,有责任向外宣传、弘扬家乡的特色文化。”张书记还指出,大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积极挖掘身边的非遗线索,壮大传承与保护非遗的力量。面对张书记的殷切期望,队员们也都表示非常愿意加入保护非遗的队伍,为弘扬家乡的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供稿:刘泱)


猜你喜欢